傅山在書法藝術理論上是有巨大貢獻的。他所提出的“四寧四毋”理論極其精辟,對整個藝術范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。
“寧拙毋巧,寧丑毋媚,寧支離毋輕滑,寧真率毋安排”,足以影響中國書學領域。
作書寧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華巧,應追求一種大巧若拙、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。
寧可寫得丑些甚或粗頭亂服,也不能有取悅于人、奴顏婢膝之態(tài),尋求內在的美。
寧追求松散參差、崩崖老樹、也不能有輕佻浮滑,自然瀟疏之趣,遠勝品性輕浮之相。
寧信筆直書、無需顧慮,也不要描眉畫鬢,裝飾點綴,有搔首弄姿之嫌。
傅山的主要作品有:
1、《草書孟浩然詩》:此卷書錄唐代詩人孟浩然“與諸子登峴山”等詩十八首。此卷書法縱逸奇宕,字與字間不相連屬,結字欹正相間,古拙雄健,但筆意相連不斷,充分體現了傅山書法藝術之特色,亦是對其書法美學思想作了最好的詮釋。此卷向被視為傅山草書中的上乘佳作,代表了傅山中晚期行草書的最高藝術水平。
2、《右軍大醉詩軸》:是傅山的代表作,詩云:“右軍大醉舞蒸豪,顛倒青蘺白錦袍。滿眼師宜欺老輩,遙遙何 處落鴻毛。”其流暢的用筆中仿佛有著某種生拙的氣息,然而其用筆又在法度之中。纏繞游絲的強調,使字與字,筆劃與筆劃間的疏密空間對比格外鮮明。其間欹斜反正、相避揖讓、縱斂開合等藝術手法,在傅山的手下運用得十分嫻熟,仿佛均在不經意中,真率的情感、大起大落的章法,充分表現了他博大精深的胸懷。
3、《行草五律詩軸》:此軸書錄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五言詩一首,書法筆勢雄奇,連綿飛動,起伏迭宕,字間連帶自然,表現出生氣郁勃的宏大的氣勢,體現了書法家極強的個性。結字不求工穩(wěn),單個字顯得欹側不穩(wěn),然通幅觀之,氣韻生動,結構自然,字形大小的變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動性和躍動感,給人以樸拙遒美之感。釋文:“風磴吹陰雪,云門吼瀑泉。酒醒思臥簟,衣冷欲裝綿。野老來看客,河魚不取錢。只疑淳樸處,自有一山川。書為松初先生詞伯教政。傅真山。”
4、《草書立軸》:傅山這幅草書,天馬行空,如此的絢麗燦爛。他的詩句,風云飛動,姿態(tài)翩翩,線條纏綿縈回,無起無止,如古藤盤繞,時而筆斷意聯(lián),顧盼生姿。他的每一個字亂頭粗服,不可羈勒,卻又天真爛漫,有著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。從“城郭休還”、“哀猿啼處”的黍離之悲,到“滄江白日漁樵語,日暮歸來雨滿衣”的明凈的心靈,傅山的整幅草書充滿了精神上的自由,沉靜的美。任俠,賦性剛直不阿。十五歲補博士弟子員,二十歲試高等廩餼。后就讀于三立書院,受到山西提學袁繼咸的教誨和青睞。崇禎年間傅山與薛宗周等生員百余名聯(lián)名上書為袁氏訟冤,勇挫閹宦權奸,后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。明亡后他拜壽陽五峰山道土郭靜中為師,出家為道。他又多次從事反清的活動,并曾被捕,在獄中“抗詞不屈,絕食數日,幾死”。康熙年間,朝廷開設博學鴻詞科,傅山時已七十二歲,給事中李宗孔、劉沛先薦其進京應試,他稱病推辭,陽曲知縣戴夢熊奉命促駕,竟令人舁其床而行,至都門外三十里,傅山抵死不入城,清廷免試,授封“內閣中書”放還。他既不謝恩,亦不接受,出京時,送行者途為之塞。
